更新時間:2016-02-29 13:08:43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談姓的來源_談姓起源_談姓的來歷
姓氏來源
談utw4 (t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為談國,又名為郯國,傳國三十六代至談君,被楚國滅亡,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談。
源流二
據(jù)《姓苑》記載:“殷帝乙長子微子啟,周武上封之于宋。傳國36代至談君,為楚滅。子孫以國為氏”。望出梁國、廣平。(漢置廣平郡,現(xiàn)在河北省雞澤縣。)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籍談,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姓苑》記載:“談、譚、席,晉大夫籍談之后”。“籍”,本義是指國政典籍、文獻(xiàn)、史冊等。籍氏,就是西周時期設(shè)置的官位,專職負(fù)責(zé)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個諸侯國皆有派駐該類官吏,如同現(xiàn)今的中央檔案館館長以及各省派員,時稱“董督”,即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至秦朝末期,籍氏族人中有一位著名的籍鑲在西楚霸王屬下為大將,他為了避項籍(字羽,史書多稱項羽)的名諱,便改姓為席氏,其后傳下席姓一族;亦有籍氏族人避諱以先祖籍談之名改姓談氏、以及諧音字譚氏者。后來項羽戰(zhàn)敗自殺于烏江,籍氏族人不用改姓避諱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復(fù)了族姓籍氏,但有很多人依然敬重西楚霸王,仍沿襲了談氏、譚氏、席氏等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談氏正確讀音作yuán(ㄩㄢˊ),今音讀作tán(ㄊㄢˊ)亦可。
源流四
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給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領(lǐng)就被封于炎地(今山東臨沭郯城),稱炎國。少昊,遠(yuǎn)古帝王,姓已,名摯,字青陽,建都窮桑,故號為窮桑氏,也稱金天氏。“炎”,古字通“談”,春秋前后,國名多加“邑”偏旁,從而炎國演化為談國,亦稱郯國,國君稱談子,亦稱郯子,子爵,周武王將其歸附于宋國所轄制,成為宋國的附屬國。談國滅亡后,其貴族子孫及國民中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談氏、或郯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談氏正宗。
該支談氏古音讀作yuán(ㄩㄢˊ),春秋時期讀作táng(ㄊㄤˊ),今音讀作tán(ㄊㄢˊ)。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爾談鄂謨克氏,亦稱阿勒坦鄂謨克氏,世居喀喇沁(今內(nèi)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所冠漢姓中即有談氏。
蒙古族談氏正確讀音作tán(ㄊㄢˊ)。
源流六
源于滿族,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惠和氏,亦稱輝和氏,源初金國時期女真回特部,以部為氏,滿語為Hunhe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尼馬察(今黑龍江穆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富爾堅城(今遼寧西豐小清河一帶)、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漢姓為談氏、何氏、惠氏等。該支談氏鼻祖為惠和·談臺,為清朝初期滿洲正紅旗人,世居富爾堅哈達(dá)(今遼寧西豐小清河畔富爾堅城故址),他以七品官職從征吳三桂,戰(zhàn)功卓著,敘功被授世襲騎都尉。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漢化為姓氏者,稱談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談氏正確讀音作tán(ㄊㄢˊ)。
遷徙分布
談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二位,人口約五十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31%左右。
談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商丘地區(qū)的宋國。宋國滅亡后,談氏族人大多留居祖居地。
秦、漢時期,有一部分談氏族人北遷到今河北雞澤、永年、曲周等地落戶,這個地區(qū)當(dāng)時屬廣平郡,后來談氏族人在該地繁衍成為大族,故后世談氏多以“廣平”為其郡望堂號。另外,還有一部分談氏族人西遷至今晉、陜、豫三省鄰界處之河南靈寶落籍,此地古屬弘農(nóng)郡,后來談氏族人在該郡繁衍成為大族,故后世談氏也有以“弘農(nóng)”為其郡望堂號的。而祖居地商丘一帶,漢朝時期屬梁國,故梁國作為談氏之郡望堂號也就毋庸置疑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外族的入侵,加之天公不作美,談氏族人以上述三郡為中心,除散布于北方大多數(shù)省份外,還南遷至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其他南方省份。
唐末、五代十國期間,談氏族人南遷的情況有增無減,不但使談氏族人繁衍的中心由北方轉(zhuǎn)移到了南方,而且使談氏族人散布于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更多的南方省份。
宋、元時期,談氏族人有入遷福建、廣東、廣西、云南之地者。據(jù)《無錫談氏宗譜》記載,江蘇省無錫談氏從河南開封落籍無錫,居住于小婁巷已有八個多世紀(jì)了,屬于談氏族人定居最久遠(yuǎn)的一支。
明朝初期,實行移民政策,把地少人多之鄉(xiāng)的人民移至地多人少之鄉(xiāng)。如江南人充實江淮,江西人充實荊湖,促進(jìn)了談姓的擴(kuò)張。
至清朝時期,談氏族人分布之地愈廣,東北、西北等地也都有了談氏人家,連東南一隅的臺灣也有談氏族人入居。大陸解放前夕,江浙之談氏族人有人士隨國民黨敗居臺灣。
如今,談氏族人在全國分布以江蘇省最多,其一省之談氏約占全國談氏人口之45%以上。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囊括了全國大部分談姓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