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姓名算命 > 姓氏起源 >

馮姓的來源_馮姓起源_馮姓的來歷

更新時間:2016-02-28 15:32:39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wǎng)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馮姓的來源_馮姓起源_馮姓的來歷

馮姓的來源_馮姓起源_馮姓的來歷

歷史發(fā)展

姓氏溯源

漢族馮(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歸姓。  其他馮姓則由外族改姓而來,包括漢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百濟人,元明時期兩廣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滿蒙人等。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后  。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著以白頭翁為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的一旁支遷徙到今山東菏澤地區(qū),形成河伯族。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后人在馮地(今陜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jīng)夏商周三朝。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  

出自姬姓,為姬昌之后,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據(jù)《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后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后人魏長卿一支受封于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陜西省大荔縣)。于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于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燾的裔孫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孫中,其長子拓拔遂留接續(xù)馮翌侯之爵,后成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者,漢化稱馮翌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逐漸融入漢族。

源于蒙古族蓋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爾虎部嘎拉珠氏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源于滿族烏蘇氏和富思庫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于漢化改姓以為氏。

得姓始祖

馮簡子。春秋時期鄭國大夫,鄭簡公封其于馮地,以封邑馮地為姓,始為馮氏。

馮文孫(魏長卿)。東周時期魏國長卿,系周文王姬昌之后人,以封邑馮地改姓,始為馮氏。

拓拔覯。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之后裔,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后漢化形成一支馮氏。

遷徙分布

馮氏最初發(fā)祥于河南省滎陽地區(qū),族人遷移較早,先秦時期就已開始遷移。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向南,先進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懷王時期(戰(zhàn)國后期)馮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國的重臣。

向西,進入了陜西關中等地。

向北,馮氏進入了山西等地。戰(zhàn)國中后期,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西)郡守馮亭,為人果敢而有謀,入趙國,拒秦戰(zhàn)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并發(fā)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御史大夫馮毋擇等。

向東,馮氏進入了齊魯大地,這一支馮氏即來自上文中所說的魏地。他們很快為當?shù)貪夂竦奈幕諊暼荆?ldquo;馮謹客孟嘗君”的千古佳話,就是發(fā)生在這一時期。

秦漢時期

馮去疾是秦始皇的丞相。馮氏一門是秦王朝后期的重要柱石。因進諫揭露趙高等奸臣的罪行失敗而雙雙被下獄。馮去疾、馮劫被下獄不久,馮毋擇率其他子孫隱姓埋名

,潛逃他鄉(xiāng),下落不明,關中馮氏亦隨之逃散殆盡。伴隨此起彼伏的秦末戰(zhàn)爭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上黨馮氏入關的一脈,也隨之銷聲匿跡。

在秦末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乃至漢初“無為而治”的一系列大變動中,史冊中尋找不到馮姓的任何豐功偉績。

漢代,馮姓姓氏的基本材料才得到最初步的整理,現(xiàn)今人們所接觸的有關馮姓早期發(fā)展的資料,基本上是在這一時期成文、定性,并載入史冊的。另一方面,這一歷史時期馮姓“代有才俊”的良好族運也為這種整理提供了生動、翔實的素材。可以說,漢代是馮姓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一次階段性總結。

漢代馮姓發(fā)展的顯著標志是馮姓郡望的逐步形成。兩漢時期馮姓的分布基本上覆蓋了當時華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區(qū)域,并且在一些地區(qū),由于馮姓豪杰名士的大量涌現(xiàn),形成了以馮姓為主體的聚族性居地。漢代馮姓輝煌之發(fā)端者為安陵馮氏,其代表人物首推馮唐。

漢興置國,出于安全及施政考慮,實行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政策:一方面為了充實關中人口,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六國宗室及大族豪門坐霸一方。漢廷訪得代北馮氏為豪杰之后,于是特遷其大部再入關中,定居安陵。馮唐,正是生長于代北而后遷入安陵的。

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布于今內(nèi)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

馮姓早期主要繁衍于今河南、陜西、河北、山西等地,晉末“永嘉之亂”時開始大舉南遷或北避遼東,先后遷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遼寧等地。

北周至隋統(tǒng)一前后,仍是國家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的過渡階段,同時也是人口遷移-頻繁,各姓族活動區(qū)域擴大的時期。以馮氏:著名郡望之一——弘農(nóng)而言,西魏之寧州刺史馮寧被認為是弘農(nóng)郡的開山之祖。早在西漢時代,馮揚便以“萬石君”而名噪弘農(nóng),馮揚家人丁興旺,有子八人,至馮勤一脈尤為榮寵。因此,在馮寧之前,弘農(nóng)馮氏已有人活躍在此地,可以認為魏地馮氏是弘農(nóng)早期馮姓的直接起源。當西魏的馮寧刺史興起之時,弘農(nóng)馮氏已經(jīng)完成其郡望的形成。另如長樂馮氏:北燕國主馮跋自稱畢萬第39代后裔,北燕亡國后,國主馮弘孫女馮太后執(zhí)掌北魏朝政數(shù)十年,馮氏出王爵數(shù)人,極度尊崇,衍出同輿堂、京兆堂等。

隋唐以來

至隋唐,已有南遷至福建省境的。在這一不斷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支派,大致有:出自山西上黨馮氏,為戰(zhàn)國趙華陽君馮亭后裔;出自河南潁川的馮氏,為東漢大將軍馮異的后裔;杜陵馮氏系西漢左將軍馮奉世后裔;長樂馮氏為宜都侯馮參后裔;京兆馮氏為北燕君主馮弘的后裔;弘農(nóng)馮氏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后裔;河間馮氏為唐監(jiān)察史馮師古的后裔。

唐宋時期,馮氏先后又有兩次大舉南遷,使馮氏分居于中國江南廣大地區(qū),明、清之際遍及全國各地。另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山西代州馮氏始遷祖為明初馮有才第五代孫隆奄,今河南西平縣馮氏,是明朝開國功臣,郢國公馮國用的后代,系明初遷入。

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shù)支移居臺灣,此后,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上一篇:酆姓的來源_酆姓起源_酆姓的來歷
下一篇:鳳姓的來源_鳳姓起源_鳳姓的來歷
相關文章
沈姓的來源_沈姓起源_沈姓的來歷 野姓的來源_野姓起源_野姓的來歷 暢姓的來源_暢姓起源_暢姓的來歷 逄姓的來源_逄姓起源_逄姓的來歷 東方姓的來源_東方姓起源_東方姓的來歷 勵姓的來源_勵姓起源_勵姓的來歷 烏孫姓的來源_烏孫姓起源_烏孫姓的來歷 強姓的來源_強姓起源_強姓的來歷 媯姓的來源_媯姓起源_媯姓的來歷 士姓的來源_士姓起源_士姓的來歷
推薦欄目
生辰八字運勢運程在線排盤抽簽情侶速配民俗預測姓名測試手相圖解面相圖解痣相圖解風水知識周公解夢趣味測試節(jié)日祝福陰陽歷轉(zhuǎn)換萬年歷
如果您不想在當前使用的電腦留下您的算命記錄,請點擊首頁的“重新測試”按鈕,如果沒有此按鈕,說明您的信息已經(jīng)清除
周易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算卦習俗同樣有著長遠的影響,請科學的對待它們,不要執(zhí)迷其中。
The main provision of this Web site:Free fortune-telling and forecast.
Copyright © dajiaz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大家找算命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