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當前位置:首頁 > 姓名算命 > 姓氏起源 >

庾姓的來源_庾姓起源_庾姓的來歷

更新時間:2016-03-01 17:18:53 來源:大家找算命網 作者:八字算命大師

 

庾姓的來源_庾姓起源_庾姓的來歷

庾姓的來源_庾姓起源_庾姓的來歷

庾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高陽氏,出自上古堯時掌庾大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姓纂》記載:“堯時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

庾,是古代一種糴糧的容器,其量綱為一庾等于十六斗(一百公斤),一說為二斗四升(十五公斤),后成為掌管糧倉的官吏之官稱。

傳說在遠古堯帝時代,有一個名叫安慶公的人就是掌庾大夫,專職掌管糧庫出入之糴,史稱掌庾公。

在安慶公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庾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時期官吏庾廩,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庾廩,本義就是糧倉,或貨物轉運過程中的倉庫,后成為西周時期的官位,專職掌管糧庫、以及重要物資的倉儲庫。

后世代有個大夫在該官職上有功,被周王賜予庾氏,其后代亦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世代相傳為庾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庾氏族人在兩漢時期形成了潁川、新野兩大郡望,其中的潁川郡庾氏是當今庚氏中最大的支派。

第三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wèi)國神箭手庾公,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

姬庾,字之斯,又字之佗,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第一神箭手,曾跟鄭國神箭手尹公之他學習射箭,后青出于藍,百發(fā)百中,時稱“庾公之斯”。

周桓王姬林二年(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六年,公元前718年),鄭莊公派著名的神箭將軍子濯孺子率軍征伐衛(wèi)國,爆發(fā)了著名的“制北之戰(zhàn)”,新即位的衛(wèi)宣公姬晉激勵國人奮戰(zhàn),結果鄭軍敗北,衛(wèi)宣公派神箭手庾公之斯去追殺敗退退的子濯孺子。

子濯孺子當時舊傷復發(fā),無力舉弓,坐以待斃。他嘆息地說:“今日我傷疾發(fā)作,不能拿弓,我死定啦!”隨后問自己的侍衛(wèi)道:“那后面追我的人是誰呀?”

侍衛(wèi)汗流浹背、驚悸滿面地答道:“是衛(wèi)軍大將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卻松了一口氣說:“我有命啦!”

侍衛(wèi)擦了把汗,奇怪地問:“庾公之斯,那可是衛(wèi)國最精于射箭的人啊。將軍您說‘我有命啦’,是什么意思呢?”

子濯孺子說:“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學的射箭,而尹公之他又是跟我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人,他的弟子必定也是一位正直的人,因此決不會落井下石的。”

這時,庾公之斯趕到。他見子濯孺子手中沒有任何武器,就問道:“將軍,您為什么不拿起弓來呢?”

子濯孺子說:“我的舊傷疾發(fā)作,不能掌弓了。”

庾公之斯左右為難,感慨地說:“我是跟老師尹公之他學的射箭,而老師又是跟您學的射箭,應該說,我是您的徒孫。我不忍心用您的技藝反過來傷害您。但是,今天追殺您乃是衛(wèi)君的命令,我卻不能不做!”

于是,庾公之斯抽出箭,在車輪上敲去箭頭,胡亂射出四支箭,然后返回衛(wèi)國去了。

在姬庾的后裔子孫中,分衍有三個姓氏,即庾氏、斯氏、佗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王室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老師庾過,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

姬庾過,是春秋時期周惠王之子王子帶后裔的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老師。

王子帶,公元前672~前635年,亦稱叔帶、大叔帶、大叔,是周惠王姬閬之子,周襄王姬鄭的同母弟,食邑于甘邑(今河南洛陽南部,一說今陜西鄠縣)。

周惠王的王后寵愛王子帶,想立王子帶為太子,但還沒來得及做這件事就去世了。

周惠王二十二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年,公元前655年),春秋霸主齊桓公召開了著名的“首止之會”,魯釐公姬申、宋桓公子御說、陳宣公媯杵臼、衛(wèi)文公姬毀、鄭文公姬踕、許僖公姜業(yè)、曹昭公姬班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諸侯們拜見了周惠王的長子姬鄭,目的是通過諸侯尊太子的方式來安定周王室。當時,周惠王極其不滿諸侯干政,遂命鄭文公背叛齊桓公,結果導致了齊桓公率領的諸侯軍和鄭國的一場激烈戰(zhàn)爭,當然以鄭國失敗告終。

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冬,周惠王駕崩,姬鄭即位,即周襄王。周襄王知道母親寵愛弟弟王子帶,因此支持王子帶的大夫不少,他怕弟弟來爭王位,因此密不發(fā)喪,僅向齊國告難。于是,齊桓公在周襄王元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二年,公元前653年)春又召開了“洮之會”,當時參與“首止之會”的諸侯依舊與會。在這次會議上,諸侯將周襄王的王位安定后,才公開為周惠王發(fā)喪。

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9年)夏,王子帶召集了揚邑、拒邑、泉邑、皋邑(皆今豫北、晉東南一帶)的戎族人以及伊、雒之戎一起兵伐京師,攻入王城洛陽,并焚燒了城東門。秦穆公贏任好和晉惠公姬夷吾當即聯(lián)合率軍出擊戎人來救周王室,戎人敗走。次年,周襄王為此討伐王子帶,王子帶敗逃到齊國。

周襄王六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九年,公元前647年),齊桓公再次召開諸侯的“咸之會”,會后各諸侯派軍隊駐守周畿。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召王子帶回京師。

周襄王十八年(晉文公姬重耳二年,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再次發(fā)生了王子帶之亂,周襄王逃到晉國,晉文公出兵殺了王子帶,并護送周襄王回國。周襄王后賜王子帶謚號為“昭”,故歷史上又稱其為甘昭公。

王子帶的后裔子孫世代皆食采于甘邑,后有甘成公、甘桓公、甘簡公、甘悼公、甘平公等,皆為周王室卿大夫。

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甘簡公去世。由于甘簡公沒有兒子,遂立其弟甘過承襲其位,是為甘悼公。甘悼公準備除去成氏、景氏之族,這兩族非常緊張,于是賄賂了執(zhí)政卿士劉獻公。劉獻公在農歷10月3日,突然出兵殺了甘悼公,而立甘成公之孫甘鰍為卿士,第二天殺了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太傅庾過,接著還殺了瑕辛、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等一大批大夫,皆為故王子帶的舊臣后裔。

在太傅姬庾過的后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庾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庾氏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中有庾氏,原為東晉光祿大夫庾珉的族人,在十六國時期歸附鮮卑慕容部,后為北魏王統(tǒng)一,歸如鮮卑拓跋部,逐漸形成一個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促進民族大融合,在其過程中,庾氏部落依然恢復為漢姓庾氏。

南北朝時期,庾氏族人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名人,例如詔安遠將軍庾岳(庾業(yè)延)、建義將軍庾真、巴西太守庾域、豫州治中庾稷、潁川奇士庾導、散騎常侍庾蓽、衍護軍庾亮、內史中書監(jiān)庾冰、西中郎將庾楷、吳興太守庾恒、武衛(wèi)將軍庾賾之、員外散騎侍郎庾習、通直常侍庾信等等,皆名重一時。

遷徙分布

庾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四十三位門閥。庾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庾姓是古時水路運輸的中轉倉庫,朝中掌管這些倉庫的官員叫掌庾大夫。帝堯時,有的人世襲這一官職,后來就以官名為姓,稱為庾氏。庾姓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隨時代變遷而散居在中國各省市。古籍中有曹操為免于關云長殺害,懇求關云長將軍熟讀《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漢代庾皮父子任教宮廷;庾勝昆仲戍守廣東臺嶺橫浦關,為紀其功,改名為大庾嶺。魏、晉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憐是河南省潁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人。庾信在《哀江南》賦中說:“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經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意思是說庾氏先祖在漢室任司空輔佐劉氏王朝,在立國治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并參與高層的經邦大政,坐朝論道?梢姽糯资厦讼嗬^涌現(xiàn),活躍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庾亮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圣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氏當時譽為忠誠、廉潔名門望族。如今河南新野有庾會太守生祠和胡書之碑碣彰其德政。庾氏族人對社會發(fā)展是有貢獻的,在偉大的中華文化族中有其光輝奪目的一頁,而永垂于世。編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書里寫到,東晉初年,庾氏名將曾奉旨出使高麗,這就是在韓國扎根的庾氏要認的親、溯的源。據韓國2001年11月1日人口統(tǒng)計,全國286個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全國庾氏人口16802人。據中國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庾姓大約5萬余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少大學教授和廣播、報紙、書刊竟然把“庾”字誤作為庚、瘦、唐、廖。中國新華字典1972年以前版對“庾”字解釋為“大庾嶺”,在廣東、江西省交界的地方。1977年我在山西大學上學時曾寫信給北京新華字典編輯部,要求加上了注解為“姓”。當今,廣西、湖南、江西、甘肅、山西、陜西、江蘇、上海、云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據《廣東庾氏志》載,廣東庾姓始祖是庾東旸,仕宋,于北宋元佑年間自南京來粵,任廣南路經略安撫使,攜眷到羊城。二世庾觀涇,宋政和年間任廣南東路提舉,因見東莞山水秀麗,乃卜居東莞茶園(今茶山鎮(zhèn)),并名其地為庾家坊。明洪武25年(1392)前后,八世孫庾德信攜父由茶園庾家坊避禍遷居至谷涌(沖),后又分支到蜆涌企石村。(余略)

上一篇:魚姓的來源_魚姓起源_魚姓的來歷
下一篇:越姓的來源_越姓起源_越姓的來歷
相關文章
媯姓的來源_媯姓起源_媯姓的來歷 逄姓的來源_逄姓起源_逄姓的來歷 士姓的來源_士姓起源_士姓的來歷 野姓的來源_野姓起源_野姓的來歷 強姓的來源_強姓起源_強姓的來歷 沈姓的來源_沈姓起源_沈姓的來歷 暢姓的來源_暢姓起源_暢姓的來歷 勵姓的來源_勵姓起源_勵姓的來歷 烏孫姓的來源_烏孫姓起源_烏孫姓的來歷 東方姓的來源_東方姓起源_東方姓的來歷
推薦欄目
生辰八字運勢運程在線排盤抽簽情侶速配民俗預測姓名測試手相圖解面相圖解痣相圖解風水知識周公解夢趣味測試節(jié)日祝福陰陽歷轉換萬年歷
如果您不想在當前使用的電腦留下您的算命記錄,請點擊首頁的“重新測試”按鈕,如果沒有此按鈕,說明您的信息已經清除
周易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算卦習俗同樣有著長遠的影響,請科學的對待它們,不要執(zhí)迷其中。
The main provision of this Web site:Free fortune-telling and forecast.
Copyright © dajiaz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大家找算命網